太康縣縣情簡介
太康縣地處豫東平原,轄23個鄉鎮,782個行政村(社區),總面積1759平方公里,耕地192萬畝,總人口165.4萬人。先后獲得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全國生豬養殖調出大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示范縣等稱號。
太康歷史悠久文明。公元前21世紀,夏王“太康”在此筑城定居,秦皇嬴政23年(公元前224年)置陽夏縣,隋文帝開皇7年(公元587年)改陽夏縣為太康縣,沿襲至今。太康名人輩出,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吳廣、西漢丞相黃霸、東晉太傅謝安、文學家謝靈運、女詩人謝道韞等名人巨擘光耀歷史星空。太康縣是謝氏、袁氏、符氏、何氏等姓氏的發源地;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素有天下第一團美譽的太康道情劇種的發祥地;已有81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人數居全國縣級首位,被譽為“好人之城”。
太康交通方便快捷。區位交通優勢明顯,大廣、鹽洛、商南3條高速穿越縣境,1小時可達鄭州航空港;蘭沈高速在建項目進展順利。國道311和106貫穿全境。正在建設的三洋鐵路,連接全國主要鐵路干線,并在太康打造該鐵路干線河南境內最大的中心站。渦河通航后,貨物由太康馬廠港入淮河、匯長江,通達南京、上海,外貿進出口方便快捷。
太康農業資源豐富。主要農作物為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西瓜、辣椒、蔬菜等,常年糧食總產保持在115萬噸,農作物秸稈存量120萬噸;生豬常年存欄量100萬頭,黃牛存欄量5萬頭,奶牛存欄量1600頭,羊存欄量10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12.5萬噸、5.8萬噸、1.7萬噸,連續10多年保持“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稱號。農業組織化程度高,農民專業合作社3000余家,家庭農場930家,流轉土地61萬畝。森林覆蓋率15.1%,被評為“河南省林業生態縣”。
太康工業集聚發展。堅持工業興縣,依托傳統產業優勢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形成了紡織服裝、鍋爐制造、循環造紙等主導產業。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已入駐紡織企業68家,投產及在建紡織規模達150萬錠,噴氣、噴水、圓盤織布機規模達7500臺,服裝年加工能力3億件。紡紗規模在全省紡織行業市縣級排名第一,是中國新興紡織產業基地縣。以鍋爐為主的通用設備制造企業28家,其中A級鍋爐企業6家,年生產能力達6萬蒸噸,“太康鍋爐”進入全國區域品牌價值評價百強。河南省龍源紙業有限公司是國家重點支持的資源循環再利用環保型企業,擁有3條生產線,配套1.2萬千瓦/小時熱電聯產,主要生產高強瓦楞紙和再生箱板紙,生產規模全省第一位。
太康城市功能完善。縣城規劃區面積3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路網、電網、供水、供氣、排水等基礎設施完備,各類交通、醫療、教育、餐飲等公共服務配套日趨完善。萬鶴賚·天寧購物公園、萬城商貿集聚港等一批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相繼建成,老渦河、蘭河綠化升級改造項目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全面落實凈化、亮化、綠化、美化的各項任務,城市環境優美、社會和諧文明,被評為河南省園林城市、衛生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