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的解讀說明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我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太康縣人民政府印發《太康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現對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起草背景
自2023年周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周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意見》以來,我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不斷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為此,我縣教育體育局牽頭起草了《方案》初稿,先后進行專題學習、實地考察和座談研討,多次征求有關單位意見和建議,經反復修改完善,形成該《方案》。
二、起草依據
(一)《國務院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40號);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發〔2019〕26號);
(三)《教育部關于印發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張督導評估辦法的通知》(教督〔2017〕6號);
(四)《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豫辦〔2024〕2號);
(五)《周口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意見》(周政辦〔2023〕17號);
(六)《太康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工作實施方案》(太政辦〔2023〕7號)。
三、工作目標
到2025年底,全縣教育城鄉一體化格局形成,寄宿制中小學實現“小學向中心村集中,初中向鄉鎮集中,高中向縣城集中”;到2026年9月實現全縣義務教育初步優質均衡,并通過市督導評估認定;到2026年12月實現優質均衡,并通過省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導評估認定;通過評估后三年內接受督導評估的復核監測達標。到2027年,辦學行為規范,優質資源共享,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教育公平政策全面落實,學生、家長、教師、校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其他群眾的社會認可度達到85%以上。
四、年度任務
按照縣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價體系在資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質量、社會認可度四個方面共32項指標,嚴格落實各項指標評價標準和計劃創建任務,按照“校達標、項達標”的要求完成創建任務。
(一)優化城鄉學校布局,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方面
1.2024年撤并51~100人學校17所、教學點55所;2025年底前消除200人以下教學點34所。對確需保留的教學點,統一納入鄉鎮中心校管理、一體化辦學,防止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進一步完成“十四五”城鄉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布局規劃和調整。
2.新建學校4所。2023年新建靈運初中和靈運小學,2024年9月份投入使用;2025年規劃新建高朗鄉平莊小學;2026年規劃新建城郊鄉陽夏小學。
3.改擴建學校49所。2024年改擴建太康三中等16所;2025年改擴建板橋鎮菜園小學等20所;2026年改擴建楊廟鄉大王莊小學等13所。
(二)提高全縣義務教育學校校舍、儀器設備配置水平方面
中小學生教輔用房面積分別達到4.5平方米和5.8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達到7.5平方米和10.2平方米;學生人均教學儀器設備價值分別在2000元以上和2500元以上;每百名小學生達到2.3間、每百名初中生達到2.4間網絡多媒體教室;所有小學、初中每12個班配備1間以上音樂、美術專用教室,每個音樂專用教室不小于96平方米,每個美術專用教室不小于90平方米。
(三)強化經費保障,促進高質量均衡發展方面
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統一標準、教師編制統一標準、生均公用經費統一標準、基本設備配置統一標準;所有小學、初中在校生不超過2000人,九年制、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在校生不超過2500人;2024年秋季開學前,全面消除義務教育階段55人以上大班額;2025年秋季開學前,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全部達到規定班額標準(小學、初中每班分別不超過45人、50人);城區、城鎮公辦小學、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學校),就近劃片入學比例分別達到100%和95%以上;縣域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分配比例不低于50%,向農村初中傾斜;建立留守兒童關愛體系,符合條件的隨遷兒童在公辦學校和政府購買服務的民辦學校的比例不低于85%;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6000元。
(四)堅持以德育人,提高教育質量方面
提高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初中三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所有學校(含民辦學校)制定規章制度,實現學校管理和教學信息化;學校德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均達到良好水平以上;無過重課業負擔,在省級、國家級義務教育的質量監測中,相關學科學生的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差異率低于0.15。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育人關鍵環節,突出課堂在提高教育質量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健全全面育人的長效工作機制。嚴格執行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開足各科課程,尤其是體育、音樂、美術、書法、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課、心理健康等課程,教學秩序規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落實教育公平政策,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考試評估制度改革,推動優質資源共享。
(六)加強學校信息化建設,推進教育現代化方面
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和“三個課堂”建設,到2024年年底,建成10所數字校園示范校、3~5所“名校網絡課堂”示范校,網絡直播課覆蓋到全部有需求的學校;到2025年,“三個課堂”應用基本普及,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彌合,建制學校達到《河南省中小學校數字校園評估標準》基本要求。